| 全文共4133字,建議閱讀時長4分鐘 |
?
轉載公眾號:SME
微信號:SMELab
“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
如果封它為“21世紀最能忽悠的一句話”,恐怕有不少生物學子會舉雙手雙腳贊成。
?
但實際上這句話并不是21世紀的“大忽悠”,因為它在30年前就已經開始發功了。
?
上世紀80年代,一位數理學霸頂著全國數學競賽河南省第一名的頭銜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當時他沖著“五道口工程技術大學”的響亮名號,心目中首選的是熱門的機械專業。
?
結果遭不住清華老師“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的猛烈游說,陰差陽錯地上了生命科學這條船。
?
不感興趣、成績下滑、乃至考試不及格,他無數次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
迷茫和困苦不斷糾纏,一直到做完博士后才隱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
20年后,迷途的青年搖身變為清華大學副校長,成為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明星——施一公。
____________
?
說起來可能難以相信,作為曾經的數學競賽第一名、現在的學術明星,自卑伴隨施一公走過了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
?
施一公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長大,很小的時候就隨父母來在河南各地奔波。
在他年幼時,哈工大畢業的父親因種種原因到鄉下當起了農民,家庭的生活條件并不富足。
?
施一公與父母的合照
但父親的優秀并沒有被職業所掩蓋,施一公從小就覺得父親無所不能,只要父親在什么事都不用擔心。
當然也正是有這樣一個優秀的榜樣才漸漸拔高了施一公心里對自己的要求。
?
1977年恢復高考,父親激動地開始給家里的孩子輔導課程,無論是數學、物理還是化學都樣樣在行。
那時候家里窮,父親晚上點著油燈,用粉筆在地上推演公式,把表哥表姐和大姐都送進了大學。
?
父親輔導哥哥姐姐的記憶一直刻在施一公的心里,也塑造了他爭強好勝的性格。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可施一公卻總壓不住秤那一頭裝滿“優秀”的秤砣。
在高中以前,他從來都覺的自己不夠別人聰明,在很多事情上都更加努力。
?
初中的時候,班主任鼓勵施一公報名參加1500米,結果報名的當天就緊張得大腿抽筋,到比賽前才恢復。
但比賽的時候,槍一響他就沖了出去,整整領先了100米,結果最終被倒數第二名甩開了300米。
?
好強的性格有時候也會起到反作用,不過在那之后施一公倒是將長跑的習慣保留了下來。
?
還有一次上化學課,施一公神游的時候老師正好講到“勒夏特列原理”,結果課后他自己看書卻發現怎么也看不懂。
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崩潰,自卑的情緒就像書本里的油墨味一樣陰魂不散。
?
唯一能給他安慰的還是遺傳父親的超強數理天賦,參加全國數學競賽是找回信心的最好機會。
在天賦和勤奮的共同作用下,施一公如愿獲得了全國數學競賽的一等獎,也是河南省的第一名。
?
法國化學家勒夏特列
清華、北大等名校紛紛拋來橄欖枝,都承諾可以免高考保送入學。
當時施一公考慮的是北大的物理系和清華老牌機械系。
?
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清華招生老師卻另有建議,他告訴施一公: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
第一次聽說生物還能與化學聯系在一起,施一公頓時覺得非常新奇,想了一想也覺得的確潛力無限。
?
爭強好勝的性格再次作祟,緊追最前沿的領域才更容易做出最突出的成果。
于是施一公就被“忽悠”進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奮斗路。
?
實際上施一公是清華生物系復系之后的第一屆本科生,一共不過34人,其中大半都和他一樣是各學科競賽的保送生。
?
此前清華的生物系相當輝煌,但在1953年院系調整時并入了北大,31年后才恢復。
作為復系后的第一屆學生,施一公和他的同學們都是清華遴選出的精英。
?
有些同學甚至在第一次見到系主任的時候就開始打聽近年諾獎中生命科學領域的情況。
這樣的氛圍讓施一公感到壓力極大,但好強的性格又不允許自己退縮半步。
?
但是生物這門學科對于施一公來說確實有難度,他的遺傳學和細胞學課程在班上都只中下水平。
然而,施一公卻找到了特別的刷成績技巧,他修了數學的雙學位,靠數理上的優勢來彌補生物成績的不足,竟還真讓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在系里第一。
?
本科的經歷讓施一公對生物感到深惡痛絕,也根本沒有將來做學術的打算。
之后突如其來的一場事故更加打消了他對學術的興趣。
?
1987年,施一公的父親被疲勞駕駛的出租車司機撞倒,司機第一時間就將他送到了醫院。
可是醫院也不知哪來的規矩,非要繳500元押金才能搶救。
?
等到司機苦苦籌來錢返回時,施一公的父親就因沒有及時救治而一命嗚呼。
?
這件事對當時本科三年級的施一公打擊非常大,他倒并不怪罪那位出租車司機,而是對社會的看法產生了根本的變化。
?
他曾經在凌晨跑到學校旁的圓明園里哭喊,甚至想過去報復那家醫院見死不救的醫生。
但后來他想透徹了,再多的悔恨和埋怨都無濟于事,只能靠實際行動去改變這個社會。
?
因為成績優秀,施一公得以提前一年本科畢業,一心想著從政改變社會。
沒有門道就先從經商做起,當時還和清華簽了合同到香港去做商業公關,但因故未就業卻先失業。
?
施一公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命運的考驗,索性心里一橫出國去讀生物學博士!
沒想到卻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惡意,英語差、生物難,有一門考了3次成績還是越來越差,從52分跌到22分。
為了保住獎學金這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施一公不得不央求老師放他一馬。
?
讀博的前兩年,施一公一直非常萎靡。
和現在許多大學生一樣,平時精力非常充沛,可一看文章、一聽講座就犯困,睡到結束的掌聲響起。
?
期間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轉專業,數學系、計算機系又或者是經管系,哪一個系都比生物系要適合自己。
每當到最糾結的時候,多年前清華老師那句“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又會回蕩在耳邊。
?
最終施一公還是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堅持了下來。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做的研究也能出成果,還是可以在學術界混口飯吃的,開始找回了一些信心。
?
盡管如此,直到博士畢業施一公也并沒有決定走學術研究的路線,還對經商抱有想法。
還心血來潮去面試了大都會保險中國區的首席代表,差點就成了中國第一批賣保險的銷售。
?
從1985年進入清華開始,施一公和生物學打了10年的交道,掙扎過彷徨過,迷茫過絕望過。
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走學術這條路,為21世紀的科學奉獻終生。
?
用“守得云開見月明”來概括施一公的學術生涯再合適不過了。
從1995年加入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后研究開始,他的學術生涯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樣迅速攀上高峰。
?
博士后課題尚未完成他就被聘為助理教授,一年后創建獨立的實驗室研究細胞凋亡機理。
?
對細胞凋亡的研究意在解決一些棘手的人類疾病,也是施一公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的初衷。
阿爾茲海默癥、癌癥都是由于細胞的凋亡程序出現了異常導致的。
*注:結構生物學是以生物大分子特定空間結構、結構的特定運動與生物學功能的關系為基礎,來闡明生命現象及其應用的科學?
正常人的腦部與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腦部
簡單地來說施一公的工作就是通過研究細胞中的突變蛋白質,來了解阻礙細胞的正常凋亡的原因。
從而找到重新激活細胞凋亡的途徑,從源頭治療這些困擾人類的不治之癥。
?
施一公領導的實驗室主要結合X射線晶體結構生物學以及生物化學的手段,系統地研究了細胞凋亡的發生和調控機制。
?
杰出的貢獻也讓施一公生物領域聲名鵲起,還當選了華人生物學家協會會長。
?
但他也并沒有單純地沉浸在學術當中,“一公”的名字時刻提醒著他要完成父親“一心為公”的責任。
“千人計劃”剛提出,施一公心里就暗暗下了決定,要回到祖國為社會出一份力。
?
與此同時,這一年他也晉升為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但他依舊拒絕了高達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毅然辭去了教職,執意要回到清華大學。
?
施一公的到來讓清華告別了學術低產期,高質量的論文產出堪稱“及時雨”。
之后弟子顏寧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兩人的高質量論文產出甚至比得過一所優秀大學。
?
到2013年,施一公光是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這三個頂級期刊上的文章就多達41篇!
當選美國雙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如探囊取物。
?
另一方面,施一公參與的社會工作也如他的頭銜一樣越來越多。
他積極為學術界發聲,抨擊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金錢至上”的浮躁風氣。
?
也不斷地以身作則,鼓勵大家“一心為公”而不是貪戀眼前的“茍且”。
?
響亮的發聲當然也遭到了許多爭議,他甚至被一些媒體貼上“憤青”的標簽。
但施一公卻從不會質疑自己所做的這一切。
?
也許就像當初的那句“生物化學是21世界的科學”。
那位老師并不是未卜先知,因為他知道有這群優秀人才堅定的信念,任何學科都有機會在未來大放異彩。
?
施一公當然也知道,信念和堅持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參考資料
顧淑霞,周襄楠. 施一公:少年壯志不言愁[J]. 留學生,2010,(Z1):26-29.?
施一公. 我是河南人. 科學網,施一公的個人博客.?
施一公. 從清華生物系再出發. 科學網,施一公的個人博客.?
本刊綜合. 施一公:一心為公赤子心[J]. 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4,(07):32-33+1.?
施一公. 如今的社會,關注點狹窄到不可思議[J]. 新理財(政府理財),2016,(10):90-91.?
紅楓.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父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J]. 好家長,2016,(01):4-5.
錢煒. 施一公:歸來8年. 中國新聞周刊, 2015.12.24.
?____________
有緣的人終會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來,怕我們會擦肩而過~
《【調查問卷】“屏幕時代,視覺面積與學習效率的關系“——你看對了嗎?》
本文編輯:慕編組成員(張曉微)